國際不再恐同日(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,簡稱IDAHO或idahomophobia),日期為5月17日(源於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(WHO) 將“同性戀”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)。希望喚醒世人關注對同性戀的恐懼,因性傾向及性別認同,而產生一切加在肉體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對待。
同性戀恐懼,簡稱“恐同”(英文homophobia),是指對同性戀者以及同性戀行為的恐懼和憎恨。和種族主義一樣,恐同是一種歧視,表現為對被認為是同性戀者的人或與之相關的事物持有曲解、侮蔑、排斥、仇恨和敵視,尤其是針對那些外貌和舉止不符合男女傳統性別角色的人。
由於全球還有多個國家,同性戀者會受到不公平待遇,“國際不再恐同日”令其他人可以知道同性戀者可以健康,快樂生活,從而令人不再恐懼同性戀者。
那麼,恐同到底有哪些症狀呢?百度貼吧有一位叫“sgjjlona”的作者對此進行了歸納。
1.恐懼同性戀不單單是異性戀者的問題,同性戀者中的恐同者也很多。
他們大多受環境影響,因為周圍的人都不接受同性戀,導致他們自己也無法接受自己是同性戀者,從而非常害怕承認自己的同性戀身份,偽裝成異性戀騙婚以隱藏自己的性取向。
如果自己都不能接受自己,甚至因此恐懼與自己相同的人,那麼這樣的一生一定是非常辛苦的。這類恐同者需要增強自己的自信和勇氣,不要人云亦云,不要跟風,要有自己的主見。
出櫃拉丁天王瑞奇馬汀 |
2.有些恐同者認為同性戀太多會導致人類滅亡,是反人類的,因為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不會有生育的結果。
這類恐同者把性理解成了生育,其實即使是異性戀,一輩子也不會只是為了生育才發生性行為的。而且一些信仰宗教的人甚至拒絕過性生活,他們對生殖行為完全無感,那麼與他們相比,那些想要領養小孩的同性戀者算非常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要求了。另外,就目前中國的國情而言,生育很多,教育質量卻很低,這與中國人崇尚多子多福的腐朽文化也離不開關係。
3.同性戀傳染艾滋病。
近年媒體關注同性戀的焦點老是放在艾滋病的問題上,導致一些恐同者一提起同性戀就拿艾滋病說事。但事實上輸血污染、不潔性交(不論同性戀、異性戀)和母嬰傳播都有可能傳染上艾滋病。
感染艾滋病的人中,異性戀的人數仍然多於同性戀。
4.同性戀屬於跟風,教壞下一代。
同性戀在人群中所佔的比例是2%-4%,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異性戀,同性戀都是在異性戀的環境中成長,周圍幾乎沒有同性戀的資訊,跟風同性戀純屬無稽。反倒是同性戀一直在跟風學異性戀。現在仍有大量同性戀者假裝成異性戀去騙婚形婚,這就是很明顯的跟風行為。
另一面,在許多叛逆的異性戀年輕人中間,也有“追時髦”的現象,明明不是同性戀也非得說自己是同性戀,不論男女都勾勾搭搭,這些人根本不是真的性取向不同,而是覺得如果不是同性戀就跌份兒。
曾有個女孩聲稱自己是同性戀,她的朋友極為堅定地說:“那你跟我試試吧”,結果這女孩頓時被嚇得沒了氣焰,逃之夭夭。
出櫃知名導演關錦鵬 |
5.同性戀敗壞道德。
道德的根本是為了獲得共同的利益所形成的的規則。規範道德告訴我們應當怎樣做人;倫理道德則是告訴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人。道德之所以必需,就在於它是追求快樂的工具。同性戀並不侵害異性戀者追求快樂的權利,也不損害他人利益。
出櫃名人蔡康永 |
6.同性戀是病,得治,可以治。
這種心態和情緒的產生再常見不過了,有些人尤其是同性戀者的父母聽到“我是同性戀”這句話,甚至是同性戀者本人一開始發現自己性傾向的時候,都會不由自主的做出“是不是心理有病啊,去看看醫生吧”這樣的反應。甚至會熱心的為對方聯絡所謂資深的心理醫生。其實這都是因為對同性戀缺乏了解而造成的偏見。
早在1974年,美國就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分類中抹除。
到了1990年5月17日,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剔除,這一天被全世界稱為“國際不再恐同日”。
中國精神病學會則在2001年把同性戀從第三版《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》中去除。這本診斷標準,是診斷精神疾病的權威的專業指導用書。這樣算下來,同性戀不是病的說法已經被正式認同了將近30年時間。
另外,美國精神病協會、美國心理學會、美國醫學會等機構均反對“治療”同性戀,並認為“治療”是不能達到預期的所謂“效果”的。厭惡療法、電擊療法和修補療法等所謂的“治療”手段,只會增加同性戀者的痛苦,使其被迫屈服假裝成異性戀。在這裡小小的解釋一下醫學界的“協會”和“學會”,簡單來說,協會是研究“醫療界執業規範”的團體,協會負責評判醫師的行為標準、準則是否合法合理;而學會,按照學科不同可以分心髒病學會、內分泌學會、心理學會等等,每個學會聚集了那個專業的頂級專家、教授,主要研究疾病的診斷標準、治療方法等等醫學專業領域的問題。
所以,“同性戀不是病”是經過全世界頂級的專家學者經過長期的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。
出櫃名人西域男孩(westlife)成員Mark |
7.同性戀是犯罪,所有同性戀都該判死刑。
極端的反同分子很愛鼓吹這一說法。
1949年我們國家有刑法以來,沒有任何一個條文規定同性戀是犯罪。但是,因為1997年之前的刑法裡有一條“流氓罪”,而這個罪名的含義又太廣闊了,所以,同性戀者會被人為的以這個罪名論處。1997年我國刑法廢除了流氓罪,同性戀在法律上已經不再有任何“罪名”
8.同性戀都是變態,噁心齷齪,骯髒下賤。
有些人沒有真正見過同性戀,僅僅憑想像就出言侮辱。理由無外乎:受不了兩個人在彼此都沒有胸的前提下摸來摸去、吻來吻去;看到打扮的像爺們似的姑娘,情不自禁感到噁心。
一聽到同性戀,就滿腦子開始想像他們親熱的淫穢畫面——這種思維不是對事物的正確判斷方法吧?難道這樣想的人,在路上見到每一對異性戀情侶都要想像一遍他們上床的畫面麼?畫面和諧令人舒心就是正常的、唯美的麼?這樣的是非判斷標準才是噁心的標準。
出櫃名人Facebook之父Chris Hughes |
9.身為同性戀已經對不起父母,所以,就算沒有感情和慾望,只要有性能力就應該進入婚姻傳宗接代。
同性戀不是罪,騙婚才是罪。同妻自殺的根源不就是在這裡麼?某位娘親,以威脅斷絕關係給拉拉女兒介紹了男友,還幫男友強奸了自己女兒。法律上從來沒有說同性戀是犯罪。違背被害人的意願,使用暴力、威脅或傷害等手段,強迫被害人進行性行為就是強姦, 刑法明文規定要判刑的!
10.暴力對待同性戀者。
同性戀者並不少見,他也許就是你的同學、老師、朋友、親戚,迫於種種的不理解和不接受,他們並沒有暴露自己。有些同志勇敢出櫃以後,發現周圍的親人朋友對自己的態度大變:諷刺、辱罵、疏遠、斷絕關係……暴力升級還會殘忍的毆打甚至殺害,2012年11月29日,還是在美國這片“自由的”國土上,14歲的亞裔同性戀學生潘戴維因為受不了同學的欺凌選擇了自殺。
僅僅因為他說出自己是同性戀,以往的親情友情都化為仇恨和鄙夷。難道,真的不對你坦白才是最好的麼?
哥哥張國榮及男友唐先生,兩人曾相戀18年 |
11.恐同就是深櫃。
就像一開始說過的,很多同性戀者本身就是恐同症患者。症狀輕些大不了就是隱藏身份,終身不婚,同時也不會對爭取同性戀者的權益發聲支援。
有些人,例如美國的政治人物麥卡錫及胡佛,為了掩飾自己的性傾向,反而對同性戀進行大規模肅清。網絡上也不乏反同、恐同言論,看多了就會發現,這部分人的言語空洞,言論絲毫難以站的住腳,這類貼吧也很少有人問津。
12.是同性戀不要緊,但是不要大聲說出來,關起門來愛幹嘛誰也管不著,幹嘛這麼高調?
對別人說出“我是同性戀”就是出櫃,出櫃的個人意義是以同性戀的身份坦誠地活下去。社會意義是繼承反歧視活動的意義,讓更多人知道同性戀的普遍存在,促進平等。同性戀者都能夠勇敢的出櫃,就不會有騙婚,不會有同妻同夫。
《艾倫秀》主持人Ellen Degeneres(左)與相戀四年的女友Portia de Rossi結婚照 |
13.同性戀都不男不女,直接去變性好了。
這可以說是僵化入化石般的偏見。看見打扮爺們儿的姑娘就以為人家是想變成男人,看到舉止女性化的爺們儿就以為人家是想做女人,非要把同性戀情侶照著異性戀的樣子分成兩個角色才能舒坦些。很多同性戀者自己也很愛模仿異性戀情侶之間的角色分工。同性戀者,就是以女人的身份去愛女人,以男人的身份去愛男人,那句很有名的話怎麼說來著?我愛上的不過是同性罷了。
14.同性戀是因為被異性傷害過,或者在部隊、監獄等這樣沒有女人的環境下才產生的。
在部隊、監獄這些缺乏異性的環境下跟同性發生性行為不一定就是同性戀。有人把這種情況叫做“境遇性同性戀”,個人認為,叫做“境遇性同性性行為”更加貼切。
簡單來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同性戀要同時具備兩條:一,對同性產生性慾望。二,對同性產生持續、穩定的喜愛,依賴,愛戀等等情感反應。很多人退伍、出獄以後,就恢復了正常,生理上、情感上無法再接受同性,並不能算是同性戀。因為受到傷害就選擇同性的說法就更加沒有依據。
同性戀不是一個“突變”,而是一種超文化、超種族、超宗教、超階級、超越任何人為界限、自古至今都存在的一種現象。
出櫃奧斯卡影后朱迪·福斯特 |
15.你沒有和異性戀愛過,沒有和異性發生過性關係,怎麼能確定自己是同性戀?試著跟異性交往吧,你會變回來的。
這是令同性戀者最無語的熱切關懷。異性戀者也沒有跟同性交往過,怎麼能那麼確定自己不是同性戀呢?試著跟同性交往吧,你也會變成同性戀的……(?)敢肯定的是,異性戀看到這樣的說法又會加深恐懼了:你是同性戀,千萬不要對我有非分之想,我可不想變成同性戀!
source: qinjin.me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